會計為什麼要分借貸??
回想當年學初級會計的時侯
很多同學一直在討論
「借」、「貸」到底要怎麼區分
討論了半天也沒個結論
其實答案很簡單
借貸只是西方人
為了解決沒有減法概念下計算的問題
若我們買一個 4元的東西,付了 10元
請問要找多少錢
這種白痴問題對東方人跟本不是個問題
腦筯隨便一閃就有了答案:找 6元
這是因為我們從小被灌輸了減法的概念
但若現在不准用減法的概念
那這問題就要這樣解:
4元+(1st)+(2nd)+(3rd)
+(4th)+(5th)+(6th)=10
在這樣的算法中完全都是用加法
而且答案一樣是 6
這時一定有人開始覺得西方人怎麼那麼笨
但也就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笨
所以發明了電腦
東方人因為很聰明會減法
所以千百年來撥個算盤也就夠了
想要學好會計
就要先接受西方人當初是在沒有減法的觀念下
才會發展出借貸方的事實
有了這樣的基本觀念
我們再來算一題難一點的
10 + 2 – 5 + 3 – 1 – 4 = ?
不能用減法喔!!
這時我們可以把 T字帳 的概念再帶進來
我們可以先把屬於正(加)的金額:10、2、3,暫時放在左邊
再把屬於減(負)的金額:
5、1、4,暫時放在右邊
10 + 2 + 3 = 15 (小計、Subtotal)
5 + 1 + 4 = 10 (小計、Subtotal)
10 +(1) + (2) + (3) + (4) + (5) = 15
最後的答案就是 5
很笨的算法
但這就是會計為何要分借和貸的原因
所以為什麼應收帳款
有時會在借方;有時又在貸方?
應付帳款在借方有沒有特殊意義?
這些不是問題的問題
希望以後不會再困擾到大家
我常想
若當初是我來寫第一本中文的會計學課本
我就要把它說成是 左、右
而不是借貸
有些人會發現
這樣的算法不就是前些年國小在教的
建構式數學嗎?
是的
就是
所以我對這種數學的教學方式一直不以為然
並非這種方式不好
只是它應該是適合於西方人
明明減法對我們就是這麼自然的事
為何硬要學西方的數學運算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