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利事業售地依約拆除地上改良物之損費及其帳面未折減餘額,應視為土地出售成本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為使出售之土地達到可供出售狀態而拆除地上改良物,所產生之損費及該地上改良物之帳面未折減餘額,應視為土地出售成本,依規定計算出售土地損益,據以徵免營利事業所得稅。

該局說明,依財政部76年7月28日台財稅第7639482號函規定,營利事業出售其持有之土地,依雙方簽定不動產買賣契約約定,地上改良物於交地日騰空,因出售土地而拆除地上改良物所產生之損費及其帳面未折減餘額,屬土地出售成本之一部分,基於收入與成本費用配合原則,應於出售土地增益項下減除,合併計算損益。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10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列報修繕費新臺幣(下同)250萬元,經查係當年度因出售土地而拆除地上建築物所產生之費用,經進一步瞭解,甲公司與土地買受人所簽訂之買賣契約書約定,該土地須於交地日清空並拆除地上物,該拆除費用依前揭規定應視為土地出售成本,且查得該筆土地係於100年間取得,是其110年出售土地之所得,依所得稅法第4條第1項第16款規定免納所得稅,爰將甲公司列報之修繕費用轉正自免稅之土地交易增益項下減除,核定補徵稅額50萬元(250萬元X稅率20%)。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如有依約出售土地而拆除地上改良物之損費及其帳面未折減餘額,應依上述規定自土地交易損益中減除,以免因列報錯誤遭稽徵機關調整補稅。

(聯絡人:營所稅組陳審核員;電話2311-3711分機1210)

 

https://www.ntbt.gov.tw/singlehtml/41ae3594197f4f69b47753ce08188516?cntId=cbc0f1bcf560438c912b380849728574

營利事業認列債權逾期2年之呆帳損失應留意認列年度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申報之呆帳損失,如屬債權逾期2年,經催收後,仍未收取本金及利息者,除應取具郵政事業已送達之存證函、以拒收或人已亡故為由退回之存證函或向法院訴追之催收證明文件外,尚須留意損失認列年度。

該局指出,逾期2年之債權如係取具郵政事業已送達之存證函或向法院訴追之催收證明,包括依法聲請支付命令、強制執行或起訴等程序之證明文件,應以存證函或催收證明文件之送達年度為呆帳損失列報年度;如屬取得郵政事業以「拒收」為由退回之存證函,經債權人提示債權之證明文件,查核屬實者,則以存證函退回當年度為呆帳損失列報年度。此外,所稱債權逾期2年之計算,應自該債權原到期應行償還之次日起算;債務人於上述到期日以後償還部分債款者,亦同。

該局舉例說明,於查核轄內甲公司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之呆帳損失時,發現其列報應收帳款無法收回之呆帳損失金額300萬元,甲公司說明係當年度銷貨廠商拖欠之應收帳款,並提供郵政事業已送達之存證函;惟查該應收帳款欠款債權尚未逾期2年,甲公司雖已取具認列呆帳損失之證明文件,但仍不符合應以債權逾期2年之年度,視為實際發生呆帳損失年度之認列要件,經該局剔除所列報之呆帳損失補稅。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列報債權逾期2年之呆帳損失,除應檢附催收證明文件外,尚須留意認列年度,若債權未逾期2年,仍應以債權逾期2年之年度為呆帳損失列報年度,以免遭稽徵機關調整補稅。

(聯絡人:營所稅組蔡審核員;電話2311-3711分機1219)

 

https://www.ntbt.gov.tw/singlehtml/41ae3594197f4f69b47753ce08188516?cntId=7d2fb68dab52425c97f9b2c7aa305223

營利事業列報外銷損失應取具合法證明文件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外銷貨品,因解除或變更買賣契約致發生損失或減少收入、違約而給付之賠償、遭受不可抗力之意外損失,或於運輸途中所發生之損失,均屬外銷損失,應檢附相關證明文件,供國稅局查明核實認列損失金額。

該局說明,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4條之1規定,外銷損失除應檢附買賣契約書(應有購貨條件及損失歸屬之規定)、國外進口商索賠有關文件、國外公證機構或檢驗機構所出具足以證明之文件等外,並應視其賠償方式分別提示下列各項文件:(一)以給付外匯方式賠償者,其經銀行結匯者,應提出結匯證明文件,未辦理結匯者,應有銀行匯付或轉付之證明文件。(二)補運或掉換出口貨品者,應檢具海關核發之出口報單或郵政機關核發之國際包裹執據影本。(三)在臺以新臺幣支付方式賠償者,應取得國外進口商出具之收據。(四)以減收外匯方式賠償者,應檢具證明文件。惟如外銷損失金額每筆在新臺幣90萬元以下者,得免附前款規定之國外公證或檢驗機構出具之證明文件。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9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其他損失(外銷損失)500萬元,該公司說明因商品未達買賣合約規格,驗收有所爭議,爰與賣方協議減收價款500萬元,並提示買賣契約書、協議書、國外進口商索賠及賠償等文件佐證,惟因該筆外銷損失已逾90萬元,甲公司未依規定提示國外公證機構或檢驗機構出具之證明文件,嗣經該局向甲公司妥為說明並輔導協助後,該公司已依規定補提示前述佐證資料,該局乃核認該筆外銷損失500萬元。

該局提醒,經營外銷業務之營利事業,申報外銷損失時,應留意是否依前開規定取具相關證明文件,以避免因不合規定遭國稅局剔除補稅,影響自身權益。

(聯絡人:法務組鄭審核員;電話2311-3711分機2023)

 

https://www.ntbt.gov.tw/singlehtml/41ae3594197f4f69b47753ce08188516?cntId=ac6c3136653c4494890c7970bb26f276

受控外國企業經營航運業,僅僱用外籍船員於船舶上經營國際運輸業務,未符合「有實質營運活動得豁免適用CFC制度」之規定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設立於低稅負國家或地區以取得航運營運權並持有船舶之受控外國企業(下稱CFC),於設立登記地無固定營業場所或未於當地實際經營業務,僅僱用外籍船員於船舶上經營國際運輸業務,未符合「有實質營運活動得豁免適用所得稅法第43條之3」之規定。

該局說明,CFC於所在國家或地區有實質營運活動者,得豁免適用所得稅法第43條之3規定。營利事業認列受控外國企業所得適用辦法第5條第2項所稱「有實質營運活動」,指CFC同時符合「在設立登記地有固定營業場所,並僱用員工於當地實際經營業務」及「消極性所得占比低於 10%」,而依據所得稅法第10條規定,固定營業場所係指經營事業之固定場所,包括管理處、分支機構、事務所、工廠、工作場、棧房、礦場及建築工程場所,爰船舶非屬所得稅法所稱固定營業場所。是以,倘CFC 於設立登記地無固定營業場所或未於當地實際經營業務,僅僱用員工於船舶上經營業務,未符合前開「有實質營運活動」之定義,該CFC仍應依所得稅法第43條之3規定辦理。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CFC制度自112年度施行,營利事業於辦理112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依規定格式填報。相關法令規定及疑義解答,可至該局網站(https://www.ntbt.gov.tw),點選「CFC制度專區/營利事業CFC制度」查詢,以免申報錯誤致影響自身權益。

 

(聯絡人:所得稅組陳股長;電話2311-3711分機1308)

 

https://www.ntbt.gov.tw/singlehtml/41ae3594197f4f69b47753ce08188516?cntId=90ba5b886ce0459f8db46e77be30fc02

營利事業結清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領回結餘款時,應將該筆結餘款列報為領回年度其他收入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結清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如有領回結餘款,應於申報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時,將該筆結餘款列報為領回年度其他收入,以免遭補稅處罰。

該局說明,營利事業就其員工選擇適用勞動基準法退休制度,繼續依勞動基準法第56條第1項規定提撥之勞工退休準備金,已於提撥年度以薪資支出等營業費用列支,嗣因營利事業於支付該等員工退休金及資遣費後,已無適用勞動基準法舊制支付退休金之員工,依規定結清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而領回之結餘款項,應轉列領回年度其他收入課稅。又營利事業因解散、廢止、合併或轉讓,依所得稅法第75條規定計算清算所得時,勞工退休準備金或職工退休金準備或職工退休基金之累積餘額,亦應轉作當年度收益處理


該局指出,日前查核轄內甲公司110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件,發現甲公司已無適用舊制退休金工作年資之員工,於110年間向臺灣銀行結清其舊制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並領回結餘款新臺幣(下同)250萬餘元,惟甲公司漏未申報該筆結餘款收入,除補稅50萬餘元外,還須負擔漏報所得之罰鍰。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如有結清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並領回結餘款,務必於申報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時,將領回之結餘款列報為其他收入,以免因漏報所得遭補稅處罰。

 

(聯絡人:法務組曹股長;電話2311-3711分機2021)

 

https://www.ntbt.gov.tw/singlehtml/41ae3594197f4f69b47753ce08188516?cntId=637503f78bc84b69a19bd82073ad7969

 

When a profit-seeking enterprise settles its employee retirement reserve account and receives a balance refund, it should report the refunded amount as other income for the year of receipt

The Taipei National Tax Bureau of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has stated that if a profit-seeking enterprise settles its employee retirement reserve account and receives a balance refund, it should report the refunded amount as other income for the year when filing the annual profit tax. This is to avoid penalties for underreporting income.

The bureau explains that when a profit-seeking enterprise continues to allocate retirement reserve funds according to Article 56, paragraph 1 of the Labor Standards Act for employees who have chosen the retirement system under the Act, the allocated retirement reserve funds are accounted for as business expenses, such as salary expenditures, in the year of allocation. However, if the enterprise has no employees eligible for the old retirement system under the Labor Standards Act after paying retirement benefits and severance pay, and it settles the employee retirement reserve account and receives a balance refund as required, the refunded amount should be reported as other taxable income for the year. Additionally, when a profit-making enterprise is dissolved, abolished, merged, or transferred, the accumulated balance of the employee retirement reserve fund or the employee pension reserve or fund should also be treated as income for the current year according to Article 75 of the Income Tax Act.

The bureau points out that during the audit of company A’s 2021 profit tax settlement declaration, it was found that company A had no employees eligible for the old retirement system and settled its old employee retirement reserve account with the Taiwan Bank, receiving a refund of over NT$2.5 million. However, company A failed to report this refund as income, resulting in a penalty for underreporting income in addition to paying over NT$500,000 in back taxes.

The bureau urges profit-seeking enterprises that settle their employee retirement reserve accounts and receive balance refunds to ensure that they report the refunded amount as other income when filing their annual profit tax. This is to avoid penalties for underreporting income.

營利事業投資國外金融商品之海外所得,應併計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投資國外金融商品取得之海外所得,常見者包括海外營利所得、海外利息所得及海外財產交易所得等,均應併計營利事業所得額申報納稅。

該局說明,依所得稅法第3條第2項規定,營利事業之總機構在中華民國境內者,應就其中華民國境內、外全部營利事業所得,合併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由於上述海外所得非屬扣繳義務人依法應開立扣繳憑單之範圍,營利事業常因疏忽未留意各類海外所得明細通知單、對帳單或配息明細等所得資料,致未依規定併入營利事業所得額申報納稅。此外,海外金融商品,因基金註冊地在我國以外地區,處分海外金融商品利得不得適用所得稅法第4條之1有關證券交易所得停止課徵所得稅之規定,仍應併計當年度所得額申報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於110年度處分某金融機構代理銷售之海外基金,次年初接獲該金融機構掣發之各類信託海外所得明細通知單時,未詳細檢視通知單載有出售海外基金利益折算新臺幣70萬餘元,因此,漏未計入110年度營利事業所得額申報,經該局查得,除依法補徵稅額外,並依所得稅法第110條第1項規定處罰。

該局呼籲,正值111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提醒營利事業投資國外金融商品取得之海外所得,應依規定併入營利事業所得額申報。營利事業如發現有短漏報情事,只要在未經檢舉、未經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自動向所轄稅捐稽徵機關更正補報並加計利息補繳稅款,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可加計利息免予處罰,如有稅務疑義,請洽轄區國稅局分局、稽徵所查詢相關規定或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

 

(聯絡人:法務組陳股長;電話2311-3711分機2071)

 

https://www.ntbt.gov.tw/singlehtml/41ae3594197f4f69b47753ce08188516?cntId=baa06815aaae40e6a347ec196e51ac05

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常見錯誤或疏漏態樣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111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自本(112)年5月1日起至5月31日止,為協助營利事業依法正確申報納稅,避免因錯誤申報致遭補稅處罰,該局整理營利事業常見之申報錯誤或疏漏態樣,提醒營利事業申報時加以留意:

一、營利事業出售境外公司於境外發行之股票及期貨商品所得,非屬所得稅法第4條之1及第4條之2停徵所得稅之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不得列報為停徵所得稅之證券、期貨交易所得。

二、營利事業未編製各式成本表,經按同業利潤標準申報營業成本,惟該營利事業係經營2種不同行業,應分別依實際經營之行業別,適用各該標準行業代號之同業利潤標準計算營業成本。

三、營利事業固定資產之折舊,應按不短於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規定之耐用年數提列,以免超提折舊費用。

四、營利事業出售104年12月31日以前取得之房屋及土地,其買賣合約已劃分房屋款及土地款且房屋款未明顯較時價為低,應按該買賣合約計算房屋銷售價格,不適用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32條第3款規定,依房屋評定標準價格(含營業稅)占房屋評定標準價格(含營業稅)及土地公告現值總額之比例計算房屋銷售價格。

五、營利事業應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77條及第77條之1規定,修繕費支出其效能超過2年且支出金額超過新臺幣(下同)8萬元,應列為資本支出。

六、營利事業經營外銷業務產生之損失,依營利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4條之1之規定,除應取得發生損失之證明文件外,倘損失金額每筆超過90萬元,尚須檢附國外公證機構或檢驗機構出具之證明文件,作為認列外銷損失之依據。

該局籲請營利事業務必依所得稅法及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等相關規定辦理結算申報,倘須更進一步瞭解有關規定,可至該局網站(網址為https://www.ntbt.gov.tw)查詢相關法令,亦可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該局將竭誠提供詳盡且完備之諮詢服務。

 

(聯絡人:營所稅組 孫審核員;電話2311-3711分機1218)

 

https://www.ntbt.gov.tw/singlehtml/41ae3594197f4f69b47753ce08188516?cntId=cda5de106cd24b269d5d243f1b027eb3

提醒營利事業依移轉訂價揭露規定填寫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書B2頁至B6頁,並備妥移轉訂價報告及相關文據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於辦理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如有從事受控交易,且符合財政部96年1月9日台財稅字第09604503530號令揭露規定者(詳附圖1),應依營利事業所得稅不合常規移轉訂價查核準則(以下簡稱移轉訂價查核準則)第21條規定填報申報書第B2至B5頁之關係人結構圖、關係人明細表、關係人交易彙總表、關係人交易明細表,並按同準則第22條第1項規定備妥移轉訂價報告或其他足資證明其訂價結果符合常規交易結果之替代文據。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如為跨國企業集團成員者,另應依移轉訂價查核準則第21條規定填報申報書第B6頁之跨國企業集團成員揭露資料,且經檢視不符合財政部108年12月10日台財稅字第10804651540號令規定之避風港標準(詳附圖2及3),屬應送交集團主檔報告及國別報告者,該境內跨國企業集團成員應依同準則第21條之1規定,於辦理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備妥集團主檔報告,並於會計年度終了後一年內送交所在地稽徵機關;該集團在我國境內有二個以上之成員者,得指定其中一個成員送交。而在國別報告方面,則應依同準則第22條之1規定,由境內最終母公司(於申報書第B6頁勾選項次2-1-1者)或我國境內應送交國別報告成員(於申報書第B6頁勾選項次2-1-2或項次2-1-3者)於會計年度終了後一年內送交國別報告至所在地稽徵機關。

該局舉例說明,跨國企業集團之最終母公司甲公司,係我國境內採曆年制之營利事業,其投資持有境外A公司及B公司之持股比例分別為60%及100%,甲公司、A公司與B公司依移轉訂價查核準則第3條第1款規定,相互間具從屬與控制關係,在符合財政部96年1月9日台財稅字第09604503530號令揭露規定之情況下,甲公司應將A公司與B公司之資料、持股比例結構圖和受控交易等資訊填報於申報書第B2頁至第B5頁,並備妥移轉訂價報告或其他替代文據,又因甲公司為跨國企業集團之成員,應另填報申報書第B6頁,且甲公司如屬應送交集團主檔報告及國別報告者,其應於辦理111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備妥集團主檔報告,並於112年12月31日前送交集團主檔報告及國別報告至所在地稽徵機關。

 

(聯絡人:營所稅組林股長;電話2311-3711分機1365)

 

https://www.ntbt.gov.tw/singlehtml/41ae3594197f4f69b47753ce08188516?cntId=9bf9d6e339d34865bfb65adcc6a19736

營利事業列報扣除虧損,不得僅扣除至營利事業所得稅起徵額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依所得稅法第39條第1項規定,營利事業以往年度營業之虧損,不得列入本年度計算。但公司組織之營利事業,會計帳冊簿據完備,虧損及申報扣除年度均使用藍色申報書或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並如期申報者,得將經該管稽徵機關核定之前10年內各期虧損,自本年純益額中扣除後,再行核課。

該局說明,營利事業如符合前揭法條但書之扣除虧損規定,且當年度扣除前10年核定虧損前之所得額未達所得稅法第5條第5項第1款規定之營利事業所得稅起徵額新臺幣(下同)12萬元者,可依規定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無須將稽徵機關核定之前10年虧損自當年度純益額扣除。惟倘營利事業當年度扣除前10年核定虧損前之所得額,超過上開起徵額者,其依規定將前10年核定虧損金額自當年度純益額扣除時,尚不得僅扣除至起徵額,以杜取巧。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10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申報全年所得額87萬元、前10年核定虧損本年度扣除額75萬元,課稅所得額12萬元,應納稅額0元,嗣經該局查核發現其109年度經稽徵機關核定前10年虧損未扣除餘額為125萬元,且其110年度扣除前10年核定虧損前之所得額87萬元,已超過上開12萬元起徵額,惟甲公司僅扣除至起徵額,與前揭規定不符,經該局核定甲公司前10年核定虧損本年度扣除額為87萬元(即110年度全年所得額),未扣除餘額為38萬元(=109年度核定未扣除餘額125萬元-110年度扣除前10年核定虧損87萬元)。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申報全年所得額超過營利事業所得稅起徵額者,於列報前10年核定虧損扣除額時,不得僅扣除至起徵額,以免被稽徵機關調整,影響自身權益。

 

(聯絡人:營所稅組林股長;電話2311-3711分機1365)

 

https://www.ntbt.gov.tw/singlehtml/41ae3594197f4f69b47753ce08188516?cntId=f2e5f322e941445f9faea7be2832b89f

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損失須與經營本業及附屬業務有關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辦理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注意所列報之損失,須屬經營本業及附屬業務所產生,始得認列。

該局說明,依所得稅法第38條規定,經營本業及附屬業務以外之損失,不得列為費用或損失。一般營利事業本業及附屬業務之經營,其目的係為獲取經營事業之收入,因此,經營本業及附屬業務「合理發生之損害」,限於係直接或間接為獲取收入之經營事業活動所產生,才可以認列。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9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該公司列報其他損失新臺幣(下同)3,000萬元,經查係該公司前任董事長乙君未經董事會決議,連續挪用公司資金迄109年底尚未償還之本金,因該損失並非該公司具有循環性之營業活動過程中所產生,非屬甲公司經營本業及附屬業務中之合理損失,該局依據前揭規定剔除補稅600萬元。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損失之認列,須為屬經營本業及附屬業務所產生,營利事業於列報時,應注意所得稅法及相關法令規定,以免遭剔除補稅。

 

(聯絡人:法務組詹審核員  電話2311-3711分機1835)

 

https://www.ntbt.gov.tw/singlehtml/41ae3594197f4f69b47753ce08188516?cntId=43316fa557dc447fb52a4600bd1dd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