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創業登記這樣作最省錢

網路時代,無論在電商平台銷售貨物,或運用社群平台成為代購、團購主,只需要一台筆電就可以啟動創業模式

當營運慢慢上軌道,每月平均的銷售額超過8萬元,向主管機關設立行號是最省錢的方法,因為:

  1. 只有申請行號才有機會免用統一發票,開公司一定要開發票,繳納 5%的營業稅
  2. 免用統一發票的小規模營業人,不需要請會計師幫忙記帳,每年可以省下不少記帳費
  3. 每月銷售額低於20萬元,可向國稅局申請免用統一發票,只要提供網路交易明細資料,供國稅局核定銷售額。就只需要依核定銷售金額的1%繳營業稅。
  4. 免用統一發票的小規模營業人,國稅局每三個月會寄一份稅單到登記的營業地址,就像車子的牌照稅或燃料稅單,拿到超商繳錢就可以了

日後事業蒸蒸日上,每月的銷售額超過20萬元,或是真的有開發票需求,再向國稅局申請使用統一發票就可以了

 

銓興會計師事務所輔導許多想創業的夥伴實踐理想,擁有自己的事業,創業的路上,我們一起走

短網址:https://reurl.cc/QeqyLq

葉輔燿
銓興會計師事務所  工商部經理

本網站內所有資料之著作權、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為銓興會計師事務所擁有。
若為非營利等合法目的,複製及傳播登載在銓興會計師事務官方網站(itrustcpas.com )上的資料。使用時請註明『資料來源:itrustcpas.com,銓興會計師事務所為著作權人』

員工特休天數這樣查

特別休假天數有明確規定

勞動基準法第38條規定,公司應依下列規定給員工「特別休假」,也就是常聽到的「特休」:

  1. 六個月以上一年未滿者,3日
  2. 一年以上二年未滿者,7日
  3. 二年以上三年未滿者,10日
  4. 三年以上五年未滿者,每年14日
  5. 五年以上十年未滿者,每年15日
  6. 十年以上者,每一年加給1日,加至30日為止

特休天數可以上網查詢

勞動部供了一個免費網站,讓公司能自行上網查詢員工每年特休的日數

特別休假日數試算系統:https://calcr2.mol.gov.tw/RestDays

除了由公司方面查詢並告訴同仁特休天數外,也可以請員工自己上網去查核核對。特別是微型企業沒有專職人力資源部間,請同仁自行上網檢查,可以降低錯誤的發生,也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特休沒休完就發錢或遞延一年

至於沒休完的特休,依勞基法38條,公司應該發給員工工資。除非公司跟員工協商,才可以遞延至一年補休,但遞延只能一次,再沒休完,就強制要發工資

至於發多少,就沒有特別規定了。但強烈建議不應低於每日薪資

短網址:https://reurl.cc/80NkWd

葉輔燿
銓興會計師事務所  工商部經理

本網站內所有資料之著作權、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為銓興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擁有。
若為非營利等合法目的,複製及傳播登載在銓興聯合會計師事務官方網站(itrustcpas.com )上的資料。使用時請註明『資料來源:itrustcpas.com,銓興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為著作權人』

老板除了薪水外還要負擔的員工福利成本

員工福利成本–勞、健、退

台灣法令規定,老板至少需負擔員工額外的三種福利成本:勞保、健保、退休金

以一般的薪資水準來說,三者加起來大約是員工薪資的19.24%(2024年)

這個比例隨著勞保費及健保費率逐年提高,也會變得愈來愈高

若員工薪水是 45,800 (含伙食費):

  1. 老闆除了付員工本薪外,每月還要多負擔 8,812元的員工福利金成本
  2. 員工每個月也要被扣 1,810 元的勞、健保自負額

員工福利成本(僱主)

薪水 45,800元的員工,老闆每個月人事總成本是 54,612 元(45,800元+8,812元);

但員工實際拿到的只有 43,990 元(45,800元-1,810元),這中間差額有10,622 元

員工福利成本(員工)

用薪資條作溝通橋樑

老闆對於員工,是用實際付出的 54,612元在評估績效

員工在評價自己的努力程度,通常是用 43,990元這個金額在考量

這也難怪老闆跟員工間經常會有認知上的差異

為了調和老闆跟員工認知上的差距

建議在每個月給員工的薪資條上,將勞、健保及退休金的成本明確標示出來

開誠佈公,才能凝聚共識

逐年增加的員工福利成本

有意創業的朋友,在估算人事成本時,也要將員工福利成本考慮進去

依照過去的經驗,員工福利成本的負擔只會愈來愈重

113年

112年 111年 110年 109年 108年
19.24% 19.27% 18.95% 18.95% 18.23%

18.23%

 

短網址:https://reurl.cc/ROZkKZ

延伸閱讀:一人公司勞健保攻略(無員工)

延伸閱讀:公司勞健保攻略(有員工)

葉輔燿 經理
銓興會計師事務所工商部

本網站內所有資料之著作權、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為銓興會計師事務所擁有。
若為非營利等合法目的,複製及傳播登載在銓興會計師事務官方網站(itrustcpas.com )上的資料。使用時請註明『資料來源:itrustcpas.com,銓興會計師事務所為著作權人』

創業在台北市 內行人先辦地址預查

在台北市地址預查完成才能辦登記

任何想要創業的人,都可以到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設立的「全國商工行政入口網」,查詢並下戴制式的公司設立應備文件,或商業登記應備文件

唯獨台北市,在申請成立公司行號前,除了全國統一的制式文件外,還必需附上六個月內申請的「營業場所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與建築管理規定查詢表」

在確定沒有違反「都市計劃」和「建築管理」法規後,台北市政府才允許辦理公司登記

預查結果這樣看

任何人都可以到台北市商業處「營業場所預先查詢」的網頁,免費辦理地址預查

申請後,一般三天內會得到台北市政府的正式回應,至於通不通過要這樣看:

  • 查詢的結果,必需「都計」和「建管」的審查意見都是「符合」,才算真的符合規定
  • 這個地址可以作為「F501060 餐館業」使用
  • 對於審查意見中加註的部份,也要仔細看清楚。台北市政府在這個案子中,特別提醒:
    1. 僅限一樓使用
    2. 不得佔用平台及地下室

  • 審查意見無論是「都計」或「建管」有任何一個「不符合」,那就表示不能登記這個營業項目
  • 同樣的地址,可以作為「餐館業」使用;但若作為「飲酒店業」,那就違法了
  • 若想把「不符合」改為成「符合」,那就必需去找建築師協助。找建築師的意思,就是要多花一筆錢!!

營業場所使用用途(是否限辦)的選擇

申請地址預查時,到了第三頁的「是否限辦」這欄要怎麼選,是很多人的疑問

「是否限辦」就是「登記地址是不是只限於作辦公室使用??」,分為三個選項:

  1. 本業使用:若是經營零售店面、餐廳、咖啡廳及健身房等有實體店面的公司或行號,就會選「本業使用」。一樓的店面,通常都會選擇這項
  2. 限辦公室使用:若是沒有堆放存貨、展示品,單純讓同仁進駐辦公的地方,那就會選「限辦公室使用」。設立在二樓以上的公司行號,理論上都會是限辦公室使用
  3. 住宅為主兼辦公室使用:經營電子商務、跑單幫的SOHO族、進駐百貨商場及大學育成中心,為了節省租金,有人會把自己的住宅兼作辦公室使用。簡單的說就是把公司登記在自己家裡

登記在自己家有規矩

住家兼辦公室使用的意思,是指辦公室空間不能超過全部空間的2/5

但市政府又沒有搜索票,除非有人檢舉,而且是照了很清楚的照片去檢舉,公務員根本不能隨便進到任何人家裡調查,辦公室有沒有使用超過2/5的面積

所以在申請地址預查時,會請申請人加附一張「切結書」,切結沒有違規使用的情形

另外,公司登記在家中會增加房屋及地價稅負擔,建議先徵詢屋主的同意,並且評估增加稅金的負擔

違法使用罰很大

若在辦理預查時作假,例如在不能作飲酒店的地址預查「餐館業」通過並登記完成後,實際卻作為「飲酒店業」使用

這種違規使用的情形若被發現,在確實改善前,會被「連續」處以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外,現場也會被斷水斷電

先預查 再簽約

建議創業夥伴看到喜歡的店面或辦公室,先線上申請地址預查審查結果符合規定後,再和房東簽訂租賃契約,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困擾

或是在租約上註明:若無法登記作為辦公室(或:餐廳、倉庫……)使用,租約自始無效,出租人並願全額退還押金。這樣的條文,以保障自身的權益

短網址:https://reurl.cc/1345vp

 

葉輔燿
銓興會計師事務所  工商部經理

本網站內所有資料之著作權、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為銓興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擁有。
若為非營利等合法目的,複製及傳播登載在銓興聯合會計師事務官方網站(itrustcpas.com )上的資料。使用時請註明『資料來源:itrustcpas.com,銓興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為著作權人』

美容師合法開業登記實務

美容師登記

美容業的範圍很廣泛

美容師自己開個小間的美甲店、指甲彩繪店、臉部美容店、美睫店、護膚坊、美容沙龍、美體雕塑坊……,都屬於政府定義美容業的範圍

規模小、個人經營、街邊分租小店、租用小套房經營……,這些都是這美容業經營的特性

若是店裡有隔成一間間的包廂、有一定規模而採商業化模式經營,或是在招牌上被看到「按摩」二個字,那就會被政府認定為八大行業中的「理容業」,管制就變得很嚴格

若宣稱或涉及醫療行為,那也不屬於美容業的範圍

剛開店的美容師不用登記

剛開店創業的美容師,每個月營業額若沒有超過「營業稅起徵點」40,000元,依照商業登記法第5條規定和國稅局的稽徵實務,並不需要馬上辦理登記

剛開始開業要忙的事很多,登記不是最急的事,很多人是等收到國稅局來函後,才去補登記,在愛心辦稅的基礎下,收到通知函再去辦登記,實務上也不會受處罰

要注意,當收到國稅局發函時,除了要去國稅局補辦「營業登記(稅籍登記)」外,也要到當地縣市政府補辦「商業登記」,才能完全合法

氣死人,想登記卻不能登記

想補辦登記卻發現不能登記時,不但氣人,還很麻煩,畢竟已經忙了好一陣子,裝潢、設備都花了錢。

  1. 若工作室的地址在「商業區」,那登記美容工作室一定沒問題,若是在住宅區或工業區,能不能登記就要看當地政府的個別規定
  2. 房東不願意是常遇到的問題,他們大部份是怕登記後稅金會被提高。
  3. 若是遇到「二房東」,因為手上沒有「房屋稅單影本」,那就沒辦法辦登記。「房屋稅單影本」是辦登記時的必要文件。

租屋前停、看、聽

美容工作室,開業初期確實可以不用登記,但為了避免想登記卻不能登記的問題,建議可以先這樣作:

  1. 美容工作室設立基本上都有群聚效應,可以觀察並詢問附近店家是否可以合法登記,再決定是否租來開店
  2. 房東簽約前,就問清楚是不是可以登記,多出來的稅金誰負擔。先小人後君子,之後反而會合作的長長久久
  3. 簽約時,請房東附上「房屋稅單影本」,絶對不能後補,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有經驗的專業房東,絶對會很爽快的給出來,不然就會明確的說不能登記
  4. 在開店前就辦好登記,免得之後出問題而後悔。

後記

美容業,登記的行業代碼是:JZ99080 美容美髮服務業

美容業的登記,並沒有要求提供專業執照

 

#美容業 #美容工作室 #美甲店 #指甲彩繪店 #臉部美容店 #美睫店 #護膚坊 #美容沙龍 #美體雕塑坊 #登記 #設立

短網址:https://reurl.cc/EoEMzv

 

葉輔燿
銓興會計師事務所 工商部經理

本網站內所有資料之著作權、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為銓興會計師事務所擁有。
若為非營利等合法目的,複製及傳播登載在銓興會計師事務官方網站(itrustcpas.com )上的資料。使用時請註明『資料來源:itrustcpas.com,銓興會計師事務所為著作權人』

一人公司勞健保攻略(無員工)

勞健保保在其他公司時

Freelancer、SOHO、Self-employed、Work on a piecework basis

常為了開發票方便而開「有限公司」或「行號」

這種公司也會被外界稱為:一人公司

這樣的公司除了負責人,也就是老闆自己外,沒有僱用任何員工

若負責人其實還有在其他公司上班

勞健保、退休金已經保在上班的地方

那就無需重覆投保在自己設立的公司

勞健保沒有保在其他公司時

  • 2-1  健保

(1)必需自行成立健保投保單位

負責人的健保必需保在自己公司(成立健保單位連結)

若公司設立後沒有成立健保投保單位

就會接到健保局寄來的通知函(如圖例中棕色底線部分)

要求自營業主(就是一人公司的負責人)

應從自己的公司投健保(紫色底線)

(2)健保局也會提醒

若已在其他公司投保

可以回覆健保局已在其它公司投保的事實(紅色底線)

(3)不能把健保投到工會(綠色底線)

(4)投保金額最低為 36,300元,目前每個月健保費負擔是 1,877

健保局公文

  • 2-2  勞保

(1)一人公司負責人,可以不保勞保

之後只要繳納「國民年金」就可以了

(2)勞保局的網頁中已經有清楚的說明

沒僱用員工的一人公司負責人,不得以自己公司名義成立投保單位,單獨為負責人辦理參加勞工保險(連結)

(3)考慮到工會投保

仍想保勞保,可以去找職業工會保。但不是每個工會都會接受,只能自己去各個工會私下問

  • 2-3  新制勞工退休金(6%)

(1)一人公司負責人,沒辦法繳保6%退休金

(2)就算在職業工會保勞保,也沒有辦法

 

短網址:https://reurl.cc/1YL6nX

延伸閱讀:公司登記在家的稅金負擔一次說清楚

延伸閱讀:老板除了薪水外還要負擔的員工福利成本

 

葉輔燿 經理
銓興會計師事務所工商部

本網站內所有資料之著作權、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為銓興會計師事務所擁有。
若為非營利等合法目的,複製及傳播登載在銓興會計師事務官方網站(itrustcpas.com )上的資料。使用時請註明『資料來源:itrustcpas.com,銓興會計師事務所為著作權人』

聰明人發行無票面金額股??

台灣公司法第156條(超連結),允許公司發行 無票面金額股(non par-value stock)

已發行有票面金額股的公司,也可以將股份變更為無票面金額股

股票不記載面額,只登記股數。此時,股東投資的股款全部列為公司資本

支持者認為有助於新創業者募資,還有利於公司進行股票分割。

針對股東投資目的給不同股數

公司發行無票面金額股,股東投資10萬,可以拿到:

  • 1個,或;
  • 100個,或;
  • 100萬個,或;
  • 1,000萬個表決權

A是策略性投資人;B是財務投資人。

當公司辦理增資時,股東A、B都投資100萬元,此時公司可以給A股東10萬股;但同時只給B股東1萬股

在無面額股制度下,公司可以給不同貢獻度的投資人不同的股數,增加了發行彈性

被懷疑的創業動機

投資人不笨,在財務操作上他們太有經驗了

有經驗的投資人都知道,有未來的新創團隊本質是技術開發能力,而非股權規劃

當天使投資人或創投接觸新創事業時,若發現新創事業的股權被過度規劃,那對共同創辦人的誠信問題,可能會產生懷疑

新創事業的價值,主要來自於「人」,或是「團隊」

曾經在作盡職調查時,發現新創團隊利用無面額股制度,只投資少數的金額,卻允許自己擁有大量的股權

雖然沒有合法性的問題,但當向潛在投資人報告這情形後,因為創業動機的問題,讓這個原本被看好的投資案被停止

建議技術有實際價值的新創團隊,在潛在投資人出現後,再找會計師或律師協助與投資人間的溝通股權規劃問題即可

太早進行無面額股的規劃,可能只會變成畫蛇添足

無面額股的麻煩

無面額股制度下,公司發行股數,和帳面資本金額間的關係脫勾

有面額制下,公司資本1,000萬,每股金額10元,共分為100萬股

C花了400萬,以每股20元買了20萬股,我們很容易推算C持有20%的股份

但是投資無票面金額股公司的投資人,要了解自己投資金額跟持股比例間的關係,卻沒有那麼容易

公司必需更透明的公開自己的資料,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誤會。但增加的行政成本,不見得是新創公司所能負擔的

況且,公司法156-1條也規定,公司採行無票面金額股者,不得轉換為票面金額股。

有個新創團隊,公司設立時就發行無面額股,才和準備投天使輪的投資人接觸,就被質疑

但因為公司無法轉變為有票面金額股,只好重新再設立一家新公司

建議新創團隊開始時先設立有面額制的一般公司

等後續有被投資機會時,再和潛在投資人討論股權規劃與分配,甚至是否採行無面額股的問題

美國獨角獸股票也有面額

低面額股,指每股面額設定成1元,甚至0.1元,而非傳統上的10元

在商業習慣仍趨保守台灣,建議面額最低仍以最小貨幣流單位1元為宜

曾見過每股面額設定為0.1元的公司,但在盡調過程中,完全說不出如此設定的理由

我的盡調報告最後的結論是「譁眾取寵」,潛在投資人最後笑著收下了報告

美國允許公司發行無票面金額股已有百年歷史,法令與實務經驗成熟,很多公司應該是用無面額股制度才對,因為方便募資

但Apple公司的股票,每股面額是0.0001元;Walmart公司則是0.1元。

好吧,看看獨角獸。

Meta的每股面額是0.000006元;Tesla則是0.001元。

這些知名企業,最終仍是選擇「低面額股」而非無面額股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這樣的事實可以供大家參考

股票面額與市價無關

在2021年3月

  • 護國神山台積電股票面額台幣10元;股價約台幣600元。
  • Apple股票面額美金0.0001元;股價約美金130元。
  • Walmart股票面額0.1元;股價約140元。
  • Meta股票面值0.000006元;股價約300元。
  • Tesla股票面額0.001元;股價約650元。

很明顯股票面額和市價無關,新創公司股票的價值來自於「估值」,而非面值

從上面這些公司股價和股票面額間的關係,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股票面值高低,絶不會影響價值的高低

雙層股權結構保障控制權

Meta是利用雙層股權結構來保障創辦人對公司的控制決,而不是用發行無面額股的方式

公司法已允許一般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具複數表決權或黃金否決權的特別股,善加利用即可保障創業團隊對公司的控制權力

所以,除了迴盪在象牙塔中的理論探討聲,發行無票面金額股似乎沒有實質上的意義

 

短網址:https://reurl.cc/eWj8LK

延伸閱讀:新創公司的股權規劃- 特別股複數表決權

朱建州

朱建州會計師
銓興會計師事務所

本網站內所有資料之著作權、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為銓興會計師事務所擁有。
若為非營利等合法目的,複製及傳播登載在銓興會計師事務官方網站(itrustcpas.com )上的資料。使用時請註明『資料來源:itrustcpas.com,銓興會計師事務所為著作權人』

創業初期試營運期間,不登記、不繳稅也合法

台灣是海洋國家,所以在我們每個人的血液中,其實都隱藏著冒險犯難的創業精神

透過網路,我們可以把很多台灣的在地好物,推銷給更多的人知道

但當創業的想法在心中準備漫延開來的時侯,「合法登記」、「合法繳稅」二頂大帽子,卻經常無情地遏殺了許多人實際的創業行動

擔心登記後若是經營情況不如預期,要把事業收起來恐怕也是很麻煩

很多人因為聽到別人說,若開始營業前未申請營業登記,將被國稅局罰3,000元到30,000元的罰鍰,所以更加害怕

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起徵點

商業登記法第5條規定,每月銷售額沒有達到營業稅起徵點者,不用辦理商業登記

營業稅的起徵點,可以參考國稅局訂的「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起徵點」規定

依據商業會計法和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起徵點的規定,買賣業、餐飲業……等,每個月的營業額若是不到80,000元

廣告業、租賃業……等,每個月營業額若是不到40,000元,其實是可以不用登記,也不用繳稅的

所以,若有自己創業的想法,其實不必擔心太多,勇敢的踏出第一步

嚐試在實際的操作中,磨鍊自己的膽試;優化自己的商業模式,不斷地修正與改善

不登記、不繳稅也完全不必擔心會違法商業和稅法的問題

相信所有的創業者都希望自己所創的事業,每個月的營業額都能快速地突破80,000元

等到生意漸上軌道,再辦理公司或行號的登記,繳稅愛台灣

網路版市招也適用營業稅起徵點規定

國稅局在111年8月,修正「稅籍登記規則」等法規,規定從112年1月1日開始,從事網路銷售者,在辦理稅籍應登記時要新增「網域名稱及網路位址」及「會員帳號」

在網路銷售網頁及交易應用程式,也必需清楚揭露「營業人名稱」及「統一編號」

「網路版市招」就是一般對於上述規定的簡稱

但若在經營網路銷售初期,營業額沒有超過營業稅起徵點,就不適用於網路版市招規定,也就是不必登記,也不用繳稅

稅務新聞:從事網路銷售者,當月銷售額未達營業稅起徵點,暫免申請登記

有實體店面時還是應該登記

若我們已經開了實體店面,招牌也掛了,門也開了,客人往往來來的,那想要適用營業額每月未達80,000元,暫時不登記,我們就不建議了

這時反而應該主動去縣市政府辦理商業登記,再到國稅局辦理營業登記,並向國稅局爭取免用統一發票的資格

長期來說,爭取到免用統一發票資格,適用1%的稅率,會比主張營業額不到80,000元而不登記,要划算很多

延伸閱讀:申請「免用統一發票」的資格

相關報導:實體店面試營運前應先辦妥登記

 

短網址:https://reurl.cc/O4Y9b3

 

朱建州

朱建州會計師
銓興會計師事務所

本網站內所有資料之著作權、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為銓興會計師事務所擁有。
若為非營利等合法目的,複製及傳播登載在銓興會計師事務官方網站(itrustcpas.com )上的資料。使用時請註明『資料來源:itrustcpas.com,銓興會計師事務所為著作權人』

WFH 在台灣工作;薪水領外幣的稅要這樣繳

科技的進步使得「遠距工作」(work remotely)成為可能,Covid-19讓「在家工作」( WFH, work from home)漸漸成為常態

在國際化浪潮下,台灣人不用遠赴海外。年輕人長住台灣,為外國公司「在台灣遠距工作」(work remotely in Taiwan)或「從台灣工作」(work from Taiwan)的情形愈來愈普遍。

有所得就要繳稅,若每年收入金額高且穩定,那成立一家公司其實會比較省稅,否則用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的方式報稅,也是可行的選項

Work remotely in Taiwan賺的是中華民國來源所得

所得稅法第2條(超連結)規定,凡有中華民國來源所得之個人,應就其中華民國來源之所得,依本法規定,課徵綜合所得稅

玄機就在「中華民國來源所得」的定義上

因為所得稅法第8條(超連結)規定,「在中華民國境內提供勞務之報酬」就是中華民國來源所得

在台灣遠距工作者的收入,因為是在台灣提供勞務,就算領的是外幣,也要在台灣繳綜合所得稅

Work remotely in Taiwan不是海外所得

很多人會誤以為替外國公司工作,薪水領外幣,就是屬於「海外所得」,可以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每年享有670萬的免稅額

事實上,「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12條(超連結)有明確規定,只有未計入綜合所得總額之「非」中華民國來源所得,才是可以計入基本稅額計算的海外所得

當作薪資所得申報綜合所得稅

在台灣遠距工作者,所領的外幣薪資,雖然國稅局沒有明確規定,但在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實際上還是屬於「薪資所得」

若是未婚,那每年能享有20萬元的薪資特別扣除額;加上8.8萬元的免稅額;再加上12萬元的標準扣除額,合計來自於海內外,每年收入在40.8萬元以下,其實是免繳綜合所得稅的

若收入超過40.8萬元,首先必需先恭喜你,然後建議可以到國稅局免費提供的「綜合所得稅試算」(超連結)網頁,試算要繳納的稅金有多少

要提供屬於薪資所得的證明文件

被台灣公司僱用的員工,都會收到公司開立的「薪資扣繳憑單」,這份扣繳憑單也會同時由公司申報給國稅局知道

因為申報的是「薪資」扣繳憑單,所以國稅局很清楚這名員工可以享受每年20萬元的「薪資特別扣除額」

但國稅局並不知道,在台灣遠距工作的人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宣稱」的收入到底是不是薪資所得

這很重要,因為關係到你可不可以享受權利合法的少繳稅金;相對的就是國家會不會吃虧少收到稅金

所以在申報綜合所得稅時,要檢附能證明有受僱事實的文件,如合約、聘書、薪資條…….等

收入的計算時的匯率

既然是薪水,就算每次發的金額因為受獎金或請假影響而不太一樣,但無論是季季發、月月發,還是週週發,應該還是照有規律的週期發放

但因為收的是外幣,但報稅時收入金額卻要填台幣,所以申報時要依「外僑綜稅匯率明細表」所戴每月平均匯率,來換算應申報薪資收入的金額

勞健保和退休金

因為任職的公司在台灣並沒有任何形式的常設機構,這包含了子公司(Subsidiary)、分公司(Branch)、代表處(Representative office)……等,所以事實上無法成立投保單位,為員工投保勞健保和退休金

這時在台灣遠距工作者,可以用「無一定僱主」的身份,向相關職業類別的「工會」投保勞健保,但是6%的退休金就沒有辦法保了

開公司領國外的錢不見得划算

以開個一人有限公司的方式,提供外國公司Invoice,因為是屬於勞務外銷,所以營業稅是零稅率。簡單的說就是不用繳營業稅。

但還是要就獲利繳20%的「營利事業所得稅」,加上盈餘分配給股東產生的股利收入,還要考慮若借址登記的「租金支出」、還有每月帳務處理的「記帳費」。估算後,再與申報綜合所得稅要繳的稅金相比較,看那一種模式划的來

若差沒有多少的話,建議還是選簡單的申報綜所稅為佳,這樣省了很多行政作業上的麻煩

在大陸的收入也是中華民國來源所得

依據「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24條(超連結),台灣地區人民有大陸地區來源所得者,應併同台灣地區來源所得課徵所得稅

也就是說,無論你認同與否,在法令修改前,在台灣為大陸公司遠距工作者,繳納個人綜合所得稅和勞健保的規則,和前面所提到狀況是一樣的

不要以為政府都不知道你在賺錢

只要自己的銀行帳戶有收到錢,自己也有提領的記錄,那會留下金流的軌跡

當大人物(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時,政府想在什麼時侯查,查的多仔細,都只是分分鐘的事,而且稽查的成本也因為大人物的能力愈來愈強,而愈變愈低

愛台灣的具體表現之一,就是在能力範圍內適度繳稅。否則,依據稅捐稽徵法第21條(超連結),國稅局有最多七年的追稅期間,與其擔心害怕,不如以正面的態度面對應繳的稅金

相對的,也可以在與外國公司談薪資時,把預計稅金的負擔考慮進去,爭取更合理的報酬

 

短網址:https://reurl.cc/aa2vD4

朱建州
朱建州會計師
銓興會計師事務所

本網站內所有資料之著作權、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為銓興會計師事務所擁有。
若為非營利等合法目的,複製及傳播登載在銓興會計師事務官方網站(itrustcpas.com )上的資料。使用時請註明『資料來源:itrustcpas.com,銓興會計師事務所為著作權人』

公司勞健保攻略(有員工)

坊間一直流傳著,公司員工不到五人,員工勞健保可以保在工會。

錯!錯!錯!

在解釋為什麼錯之前,我們先來討論一下:勞保、健保、退休金,對員工有什麼實質的好處?

1. 勞保

1.1勞保費中含有「勞工退休金」。現在不到50歲的年輕人,要活到65歲以後才能開始領(以後可能會更老才能領)
1.2勞保費中含有「生育給付」。「女生」生小孩時,不管有沒有結婚,都可以申請投保薪資二個月的生育給付。
1.3勞保費中含有「失業給付」。非自願離職的勞工可以有條件領到最多六個月,投保薪資60%的錢。

2. 健保
無論健保是用每個月749元保在區公所,還是繳最高金額每個月8,535元,甚至因為領股利、租金……,需多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上限每次1,000萬元。
用健保看病還是要跟大家一樣排隊;還是要跟大家繳一樣的自負額;住院還是一樣跟大家一樣是三人房。
3. 6%退休金
勞保有一筆退休金了,這裡又出現了一筆!! 是的,勞工退休後是可以領到二筆退休金的。
目前是到60歲後,才能開始領這筆退休金。當然,以後也可能改成更老才能領!
一個25歲的年輕人,連買車、買房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何時會結緍生子看來就不重要了。更何況一筆三、四十年後才能拿到的退休金!!
又不是到建築工地作工,會有摔死人的風險。現在年輕人工作頂多就騎個機車摔倒,有張讓外國人羡慕的健保卡可用,看看感冒、洗洗牙,頂多打個石膏,對25歲的年輕人就很夠用了。愛漂亮作個牙齒矯正,勞、健保繳再多也都沒給付。甚至沒繳健保,有病都還可以先看再說。
25歲的年輕人,每個月領的薪水多少比較重要,直接關係到日常生活水平。所以大家對勞健保、退休金的議提,也沒那麼重視。

 

真要講究起來,勞健保、退休金的規定是:
勞工保險條例(連結)第6條,的確有說員工五人以上的公司行號,才需要成立勞保投保單位
但全民健康保險法(連結)並沒有說員工不到五人的公司不必幫員工保健保
勞工退休金條例(連結)也沒有說員工不到五人的公司不必幫員工繳6%的退休金
所以,就算員工不到五人,也只有勞保可以不在公司保,健保、退休金應該幫員工在公司保
準備當老板的大家,可以考慮一下:
1.找個只願意幫人保勞保的工會,其實不容易。所以經常是把勞、健保一起保在工會。
2.若把員工的勞、健保,都保在工會,那員工就少了6%退休金這份福利。這樣的條件,到底能不能找到好員工?
3.若將來真的發生職災,卻因為被發現勞保保在工會,無法獲得理賠,這該怎麼辦?
4.愈來愈多的案例,是員工跑到勞工局去檢舉公司。
5.讓員工保在工會,是不是表示自己的事業利潤其實很薄,沒有負擔能力
6.會想出來創業,就是覺得老板對我不好,那為何我現在又要苛薄員工
總的來說,還是建議把員工的勞健保、退休金,保在自己公司。
除了勞健保保在其他公司的公司負責人
老板的健保一定要保在自己公司
至於勞保
老板本身可以選擇保在自己公司
或是不保勞保
直接保國民年金即可
年紀輕輕就出來創業的老板
就別想什麼退休金的問題了
自己賺比較快
若員工有兼職的情形
依規定
勞保是要幫兼職員工保的
退休金是要幫兼職員工保的
健保可以不幫兼職員工重覆投保,但要投保也可以
實務上常看見沒幫兼職員工保勞健保、退休金的情形
憑心而論
若不是有意規避僱主勞健保的投保責任,那:
1.老板怎麼會知道員工有沒有兼職,知道了不僱用了嗎?
2.我是做餐廳,對方另一份工作是業務員。餐廳沒保勞保,發生問題時勞保很可能不賠
3.最討厭的還是對員工管理嚴一點,就可能被檢舉沒保勞保

對於兼職的員工,在能力範圍內,還是幫員工投保吧

 

短網址:https://reurl.cc/jRx49q

 

葉輔燿 經理
銓興會計師事務所工商部

本網站內所有資料之著作權、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為銓興會計師事務所擁有。
若為非營利等合法目的,複製及傳播登載在銓興會計師事務官方網站(itrustcpas.com )上的資料。使用時請註明『資料來源:itrustcpas.com,銓興會計師事務所為著作權人』